首页

夫妻主情侣主调教

时间:2025-05-24 17:59:17 作者:浙江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涉外公证办理县域100%覆盖 浏览量:98314

  中新网重庆11月13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13日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日前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总工会、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推进会,标志着重庆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中迈出坚实步伐。

  新就业形态是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作模式,如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

图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重庆人社供图

  据介绍,重庆正积极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建设试点,旨在通过创新调解模式,为这一新兴就业群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截至目前,当地已建立30余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办理新业态劳动纠纷案件400余件。

  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试点区县,九龙坡区打造了“线上+线下”五类维权平台,实施多项服务举措,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障。

  休息、饮水、咨询、维权、疏导、调解……如今,九龙坡区建立的红心蚂蚁志愿者协会,已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外卖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歇脚地”和“加油站”,成员达数千人。此外,九龙坡区还成立快递物流网约车行业党委,设立多个党支部,通过评选“红骑手”“九龙好司机”等荣誉称号,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

  值得一提的是,九龙坡区还设立了关爱新就业群体专项基金,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因病因灾临时困难救助;同时,积极探索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机制,提供及时、充分、便捷的职业伤害保障服务;建立“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机制,帮助劳动者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稳定就业。

  除了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也展开积极探索。南岸区打造了集多元调解、工会维权、法律援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就业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平台,实现举报投诉、先行调解、法律援助等集成化服务。渝北区则通过部门横向联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零距离”服务。比如在争议多发的街道设立派驻仲裁庭、引入司法援助入驻立案窗口,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下一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将指导各区县(自治县)调解仲裁机构持续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创新做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维权服务。(完)

【编辑:张燕玲】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名单

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必须维护开放、包容、非歧视等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政策空间。近年来,个别国家为谋求一己私利,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实施单边贸易霸凌,制定歧视性产业政策,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秩序,损害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利益。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近日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十二届“中国项目”圆桌会高层论坛,通过分享阿拉伯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事例,探讨优化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帮助更多地区国家尽快加入世贸组织并从中受益。中国将继续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开展南南合作,进一步做实做好“中国项目”,提升多边贸易体制的开放性、包容性、普惠性和平衡性。

9部门联合出台新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此外,乡村增速快于城镇。7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66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2.2个百分点。1—7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5万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1.1个百分点。

外交部发言人就科索沃地区局势答记者问

2022年11月,茶山举办二十大精神莞邑百姓宣讲暨“开放麦”分享交流活动,“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镇委宣讲团宣讲员、住建局办事员”胡素婷表示:

两部门紧急预拨1.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 支持江西广东广西三省(区)防汛救灾

最后,佟丽华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变革的时代。时代在快速发展,未成年人保护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要勇于正视这种挑战和机遇。研究和把握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规律,创新发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才能全面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完)

中国专家推广分享中国标准 助力非洲血吸虫病防控

“全世界都在关注眼健康问题,中国也在努力行动。”Amanda Davis博士表示,希望通过第19届IMC的举办,让更多人关注到近视防控问题,激励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兑现他们做出的全球承诺;同时,推动眼健康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为未来10年制定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与框架。“大会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持续行动的催化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